在水環境監測領域,準確測定水中油含量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。石油類物質作為水中常見的污染物,對生態系統、人體健康以及工業生產(如水產養殖、飲用水安全)構成嚴重威脅。在眾多檢測方法中,紅外分光光度法因其高度的準確性、可靠性和標準化程度,被全球范圍內廣泛采納和應用,成為目前最主流、最具權威性的水中油含量檢測技術。 紅外分光光度法的核心原理基于石油類物質(即礦物油)中特定化學鍵對紅外光的選擇性吸收。具體而言,油分子中的甲基(-CH?)、亞甲基(-CH?-)等烴類基團在波長為2930cm?1、2960cm?1和3030cm?1附近對紅外光有強烈的特征吸收。這一物理特性為定量檢測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。通過測量樣品對這些特定波長紅外光的吸光度,并參照標準曲線,即可精確計算出水中石油類的含量。該方法測量的是“油”中所有碳氫鍵的總和,因此結果被定義為“石油類”物質的總量,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污染指標。 萃取 其檢測過程嚴謹而系統,主要分為四個關鍵步驟。第一步是,這是確保準確性的前提。由于油不溶于水,必須使用萃取劑將其從水樣中分離出來。目前國際通用的萃取劑是四氯乙烯,它因其萃取效率高、對紅外光吸收特征明顯且純凈度易于保障等優點,已全面取代了曾經使用的四氯化碳。在分液漏斗中,將一定量的水樣與四氯乙烯充分震蕩混合,水中的油類物質便會被轉移至萃取劑中。第二步是,將萃取后的混合液靜置分層,密度大的四氯乙烯(含油)會位于下層,通過分液操作將其收集,并加入無水硫酸鈉以去除其中微量的水分,獲得純凈的含油萃取液。第三步是,將這份純凈的萃取液注入一定厚度的石英比色皿中,放入紅外分光測油儀。儀器會自動發射紅外光并測量樣品在三個特征波長下的吸光度。第四步是,儀器內置的微處理器會根據預設的程序,將測得的吸光度值代入標準曲線方程,自動計算出樣品中的石油類濃度,最終結果會以“mg/L”(毫克每升)的形式顯示出來。 準確性高 紅外分光光度法之所以能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方法,源于其多重顯著優勢。其一,。它直接測量油分子的本質結構(C-H鍵),抗干擾能力強,受油品組成變化的影響相對較小,結果穩定可靠。其二,。該方法的最低檢測限可達0.01mg/L以下,能夠精準捕捉到水體中微量的油污染。其三,。該方法已被中國(HJ637-2018)、美國EPA等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列為標準方法,這保證了不同實驗室、不同時間得出的數據具有可比性和權威性,為環境執法、評價和科研提供了統一尺度。 當然,該方法也需注意一些事項,如使用高純度試劑以降低背景干擾,以及對操作人員的專業培訓要求。此外,對于揮發性極強的輕質油品,在萃取過程中可能存在損失,需要特殊考量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jdwr.com.cn/newss-3998.html
|